一點一點突破
在恩於3月25日至27日,參加了JCCMN網絡的YDS青年營。此聚會於愛知縣的教會舉行,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青年信徒彼此認識,並互相激勵。這次應該算是她離家跑得最遠的一次,而3月28日更嘗試人生第一次,自己由大阪機場乘飛機回港。 看著她的成長,心裡只有感恩。
在恩於3月25日至27日,參加了JCCMN網絡的YDS青年營。此聚會於愛知縣的教會舉行,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青年信徒彼此認識,並互相激勵。這次應該算是她離家跑得最遠的一次,而3月28日更嘗試人生第一次,自己由大阪機場乘飛機回港。 看著她的成長,心裡只有感恩。
三月中旬,兆哥(我爸爸)入了幾天醫院作身體檢查,發現胰臟頭有一腫瘤,並肝臟有一陰影,現情況仍需再抽組織檢查,以落實往後治療方案。 謝謝弟兄姊妹的幫助,無微不致,深感主內一家人的温暖。感激。 按照兆哥本人樂天性情,他本人仍有平安喜樂,往後的身體變化,更需要這份從神所賜的恩惠去前行。本來人生就是邁進天國的路程,如可以的話,請記念他們。 後記: 我們在未知爸爸身體的情況前,決定了回港渡春假。抵港的同一天,得悉醫院安排明天到日間門診見醫生。這種天衣無縫的安排。除了是神的工作,應該沒有這麼多個巧合。 有主的人生是可以等侯見肝膽外科醫生的期間,討論之後的墓位安排在澳門抑或順德。
星期六清晨四時許,收到家祺在港打來的一通電話。以為家中急事,原來是在日的朋友,打電話給他求助。 朋友K是大學生,家住雲仙,距離本市近兩小時車程,所以為方便返學,就租住了附近的房子。適逢這段春假期間,他回了雲仙家鄉,房子就讓他女友暫住。 那天清晨,突然聽到有人在屋外叫嚷,並大力拍門,女友驚慌只好打電話向K求救並打電話報警。 K不知家祺在港,只因佐世保市沒有其他可靠的人幫忙,所以打電話給他希望得到支援,最初想法是請家祺到他家看看情況。但後來警察趕到,情況穩定並無即時危險,算是有驚無險。 透過這事,深深感受到關係建立的重要性,彼此的真誠,相互的信任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而成,深願神的愛更多的澆灌在這對青年人的生命當中。
這段時間,韓風大流行,也吹到我家小女兒,看韓劇聽韓團,更嚷著說想要學韓文。就在伊萬里的韓藉宣教士穿針引線下,與一位身在土耳其的韓藉宣子(宣教士的女兒)結緣。原來她都想學日文,大家年紀相若,於是就在12月尾,展開了每星期的網上日韓會話交流了,大家的中間溝通就以英語為主。 上恩當然非常開心,一方面感受到神的安排奇妙,另一方面,是透過這種交流可以操練英文,學習韓文,加強日語表達能力,更可以有異地友情建立,真的超乎所想所求。 最近在二月頭的土耳其地震,上恩第一個反應就是要問候她這位朋友仔,真的成長了,能夠不單看自己需要,樂意關心別人,我們都心感安慰。 其次,最近收到一些港人短宣隊(曾到我們工場的弟兄姊妹們)的利是,兩姊妹都自願捐出全數金錢,作支援在土耳其當地宣教隊救援震災之用。甚是感恩。 上恩現在已是中二生,這一年間,她特別渴想有朋輩的同行,唯學校的社交生活中,都有點不如她所願,偶然更會為到同儕間的關係感到失落。不竟這種青春期的患得患失感覺,我想都是成長的必經旅程,可喜的是在路途上,她都願意學習交託予主。若可以的話,也邀請大家為她們能一步一步在主裡成長而禱告,感謝。
經歷近一年多的停頓,DBS查經小組再度於12月上旬相聚。原本一直以來的聚會都是在麥當勞進行的,由於其中一位參與者希望在聚會中,一同唱歌,於是另一位參與者就表示,可以移師到她家中舉行。感恩! 每次的相聚都充滿笑聲,更經常有她們「自家製」或者「自家種」的美食(圖中為小魚佃煮、藍莓果醬及蘿蔔) 這小組在數年前開始,原本是英語的會話小組,人數都曾有變遷。疫情前,逐步夾雜著一同看聖經的元素,更會邀請大家分享代禱事項,最近更一同開聲為土耳其的地震災民祈禱,更為災民的需要一同捐助金錢。在最近幾次的聚會,她們亦都為兒童食堂奉獻,雖然其中兩位未接受耶穌,但她們内心的柔軟著實是主所喜悅的。 求神使用這個小組可以更多祝福身邊的人。 圖中為小魚佃煮、藍莓果醬及蘿蔔
上恩放學回來,笑逐顏開,從書包取出一份用報紙包裹的東西。原來就是傳聞中,每日要同佢「傾計」兼淋水的蘿蔔。她謂有同學的收成瘦弱,有的豐肥,原因是同學們對蘿蔔是否經常照顧澆水,有十分直接關係。(這個蘿蔔是用「袋」種的,對我來說,相當新奇。) 這種生命教育讓孩子們真實地體驗「生命」、「成長」、「培育」等課題,十分珍貴。
一月中旬,一位來自山口縣的姊妹(Kaori)到我家住了十天,期間更在雞蛋仔店體驗。 她曾到泰南中宣三個月,期待在這一年的休息中(她放下了近八年的物理治療師工作),更多了解神的心意。對於我們以這新穎的傳道方式大感興趣,所以,就提出到我們家一住。 事實上,她自己本身就是在基督教的家庭長大,對於父母親都是教會的牧者,她自己似乎都期望在不同的群體中,更多經歷神的作為。 我們一家都跟她相處愉快,特別是兩個女兒都很喜歡跟她在一起,真的很感恩。
今天,是雞蛋仔店的第一次「出店」活動,透過出店可接觸更多的街坊,又可宣傳ハシハシ兒童食堂活動。真的感謝主,有兩位好幫手,男的是大學生義工世戶和馬,女的是山口県來的Kaori姊妹(基督徒)。若沒有兩位協助,絕對無可能出店。 早上到現在的人流都不錯,還有「食過番尋味」的客人。 理事長(男)及統籌(女)都很喜歡「Aberdeen 店」的出店,還邀請我們下個月再出店呢。 在此,並預祝各位 新年蒙恩!主恩滿滿! 理事長(男)及統籌(女)
世戶和馬是一名大學生,主動提出在雞蛋仔店當學徒義工。他人緣甚好,經常都與大學的同學及前輩後輩們到店中,他們都期待在兒童食堂中參與,感恩神預備不同的人來到一同服侍。 今趟的聖誕節,他和女友到我們家晚餐,大家有美好的分享,飯後更玩了些抽獎問答遊戲,及「冚棉胎」,原來他們沒有玩過這類紙牌遊戲,都感到十分新鮮。
隨著疫情的緩和,今年度的聖誕慶典終於可以一同享用愛筵及慶祝主的誕生,大家對於能夠同聚都感到開心及感恩。 Rumi老師及她的外㽒女都有來參與,她們雖然是未信者,但對於兒童食堂的發展甚為上心,更主動提出捐款贊助。感恩! 她是一位高中老師,對年青人的培育,跟一般傳統的日本想法很不一樣,有機會再可詳細再談。 而我們在港已認識的Linda,她最近由東京移居長崎市,都特意遠道而來,來跟我們一起同慶聖誕啊! 與Rumi老師合照
田中女士㕑藝了得,偶然她會整蛋糕甜點送來給我們吃。由於早前的疫情嚴重,停了一段時間的英語會話分享,終於都可以重新開始。今趟不單練英文,她還教我做Qiuche(法式蛋批)。 真正體驗「成就解鎖」是甚麼!真真興奮不已。 請記念這位滿有愛心的女士,她常常都很樂意幫助身邊的人,願她的生命能經歷十架的愛。
這個活動由座落伊萬里的兩所教會主辦,我們近幾年都有參與其中。當中既有日本人弟兄姊妹,更有韓藉宣教士和他們的由韓國專程而來的短宣隊,當然也有我們的隊工台灣代表,真可謂十分國際化的組合。大家在網絡中互相鼓勵扶持,這種同工的精神,猶見珍貴。 活動主要是透過攤當擺賣、遊戲活動、舞蹈及演唱表演,更有見證分享。當日,雖然在火車站前的室外位置寒風凜冽,但無阻眾人向社區人士分享主愛。我更遇上在當區教書所認識的學生們,他們倍感親切,真的感恩。 (圖為妹妹一嚐『魷魚遊戲』電視劇中的叮叮糖遊戲環節,由正宗韓國人主理的甜糖,非常美味。) 妹妹一嚐『魷魚遊戲』電視劇中的叮叮糖遊戲環節,由正宗韓國人主理的甜糖,非常美味。 遇上在當區的英文學生們
家祺和珊今天(11月6日)到了吉隆坡,參加CCMN的Family Reunion & Global Summit。一連五天的相聚應該會帶來彼此的激勵及支持,大家都十分期待。 今次欣榮堂的同工陳姑娘也會一同參與,很感恩啊! 另外,陳氏姊妹花留守九州,都是一個很好學習成長的機會,一位負責飲食部門,另一位負責清潔及保安,好靠得住,父母放心安心出行。
我望著那位提問的同學,我想起在上一次的課堂中,我問過他筆袋上「手寫」著一些我讀不到的英文字,細問之下,原來是西班牙文,他的母親是西班牙人,父親是日本人,他是一位混血兒。在鄉郊的地方,很少有這類學生的出現。 每年的新學年,都會向每班中一生作自我介紹,由於整個市有七間的中學,而每次的時間安排也說不定,所以到今天開了學的第三個月頭,仍然有向中一生的整課堂作自我介紹環節。大概是談談自己的出身地,家庭或興趣等等。通常我都會借機會多說說香港跟中國的關係,九七回歸的歷史一刻都包羅在我的分享範圍內。按經驗,很多時候,他們對中國、台灣及香港人的認識都較薄弱。 今天雖然是第二次到這一班,但今趟才有安排自我介紹。在最後一部分,老師會讓學生去提出問題,一方面是讓他們試試多以英語表達,另一方面,也是讓彼此更多了解,建立關係的時間。大多數的題問是「你今年幾歲啊?」「你喜歡看甚麼漫畫啊?」之類,今天也有一男生問我「對俄烏戰爭」的看法,這類的提問一年可能不多於三題,但每遇到,我都很喜歡作答,更會欣賞他們對世界事情的關心。 其實自從COVID-19,要常常帶著口罩,我對每位同學的容貌都有點模糊,但可能由於他的長相較獨特,眼窩較深,我立即想起是他。期間由於我聽不清楚他的問題,想確認他就是我們曾經在上一課傾談過,他就在眾人面前,再說了幾句西班牙文,眾同學當場都感驚訝,我看全班的反應其實都應該不知他的背景。 當然,擾嚷了一會,我回答了自己來日的原因。 下課後,他給我送上一隻他親手摺的粉紅色小紙鶴。我多謝他,並請他問候他的媽媽,他頓了頓未有回覆,我再問「家中各人都安好嗎?」他就說,上年的七月,他媽媽因COVID-19離世,父親就帶著他由西班牙返到伊万里⋯⋯ 由於課後正是午飯時間,他是今天的「當番」,要負責分配食物等工作,我只能再匆匆的問他都適應了嗎,他說每個週日都很努力地學日文的「漢字」。 回家路上,不斷為這個孩子的堅強感恩,默默求上主繼續為他的生命引路。 原來,每一個人的提問都在訴說他的故事。 *本文於《時代論壇》(2022年8月)刊登
昨午的「一祺一會」網上分享會完滿結束,感謝各位朋友及同路人的同行給力,給予我們支持及鼓勵,更感謝欣榮堂弟兄姊妹同工們的辛勞,願天父親自報答大家,期待更多美善的事在大家不同的生活崗位上發生,讓主的名被高舉! 有些事情愈難做愈要做! 有些事件愈要人忘記愈要念記! 在5月36日的今天,讓我們繼續與主同行 有個細路好識「搶FO」吓
本地媒體採訪Aberdeen雞蛋仔店,以下日文內容是簡單翻譯,請參考。 日文的報導連結:https://sasebo.mypl.net/article/newopen_sasebo/64302 香港Waffle (雞蛋仔)的Take out 專門店在戶尾市場登場了 『2022年4月1日開張了!』 戶尾市場是有「佐世保廚房」之稱的商店街。最近有機會再經過這條街,發現有幾間新的舖頭開張。 其中一間就是「HK Waffle Aberdeen」!香港獨特的小食,「香港雞蛋仔專門店(外賣)」,Aberdeen (香港仔)是香港一地區名稱。 記者採訪當時,正值小學生放學時段,一群經過店前的小朋友開懷地叫着:「我返嚟啦!」家祺和店員就回應:「歡迎回來!」 [譯者按:由於日本文化,每當回家時,都會習慣性地說一句:「ただいま」(意謂:我回到家了!)而在家中的人就會回應道:「おかえり~」(意謂:你回來了!)這裡有此種表現,是大家關係猶如家人般親切的打招呼方式。] 不期然讓我想起往昔左鄰右里間的關係,令人懷念以往景象,心裏不其然泛起一陣暖意。 猶如章魚燒的器具(一個一個圓形排列的穴形),在我眼前的雞蛋仔專用製作工具,每一塊雞蛋仔都用心製作。由於顧客落單後才開始製作,稍為需時等候,但家祺和店員都會跟客人閒話家常,等待過程都是一種樂趣。 『食感呢⋯香脆!煙靭!』 對於初次品嚐的我來說,外圍的脆皮部份是我的最愛,然後就一個小球一個小球的吃着!爸媽與孩子或朋友間,一口一口的小球分享着吃,真的樂趣無窮。 在香港,正宗的雞蛋仔是沒有「Topping」的,而「原味雞蛋仔」是店中經典。「但由於日本人愛好topping 」的緣故,配上日本人喜愛口味的topping就登場了。 以下就是推介款式: 「朱古力醬Topping」 原味雞蛋仔加朱古力醬或宇治抹茶Topping 「蜜糖&脆芝士」 燒得香脆的芝士再加上香甜蜜糖 家祺專為日本人喜歡口味而製作的雞蛋仔,真的太好吃了!我下次一定要試火腿芝士及宇治抹茶! 這間店其實是義工活動的其中一環,銷售的部份收益會捐作慈善用途。 『為日本孩子有更好將來的支援活動』 「ハシハシ(HashiHashi)交流會」是由香港出生的家祺所推動的義工活動,致力於幫助一些生活貧困的家庭,提供膳食服務、甚至一些不登校孩子的支援服務。 「ハシハシ」的意思是「筷子」和「橋」,寓意成為中間的橋樑幫助孩子通往更美好的將來。…